紧急避险的起因避险是危险,而正当防卫形成的危险不能成为紧急避险的起因。紧急避险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,而正当防卫的对象(行凶人)不能成为保护的合法对象。
防卫过当,明显超过必要限度。防卫行为在强度上不具有必要性。
正当防卫的特殊防卫,对正在实施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行为,对生命法益产生现实、紧迫、直接的危险,为了制止不法侵害,导致行凶人死亡,没有超过必要限度。
正当防卫,最好点出客观上属于不法侵害。
危险紧迫性并未中止,不法侵害还在继续,防卫行为不超过必要限度,构成正当防卫。
狙击手打错行为。对于犯人,符合正当防卫和法令行为,不构成犯罪。对于人质,不符合正当防卫,但是属于法令行为,不构成犯罪。
不法侵害的危险客观且紧迫,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,并未超过必要限度,构成正当防卫。
正当防卫,没有救助义务。
因果关系,引起结果的发生,介入因素不意思,因果关系没切断。
强奸罪未遂,主观上具有强奸的故意,客观上实施了下药这一足以压制反抗的强奸行为,造成了现实、紧迫的危险,因意志意外的因素没能得逞,构成强奸罪未遂。
诈骗罪中,要重点注意是否是合同诈骗罪,单位不能构成诈骗罪,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。
抢劫行为包括暴力行为和取财行为。
为了杀人去盗窃枪支,属于盗窃枪支罪和故意杀人罪犯罪预备,一个行为触犯2个法益,高度牵连关系,择一重罪。
盗窃枪支,把人杀死了,盗窃枪支罪和故意杀人罪,数罪并罚。
犯罪动机与故意是两个概念,房子动机的内容不影响定罪,可以影响量刑。
行为人有误违法性认识错误,不影响犯罪故意的成立。
诈骗罪有数额的标准,如何只有几十元,不构成诈骗罪。
拐卖儿童罪,以出卖为目的,实力控制人质。
转化型抢劫,为了抗拒抓捕,当场使用暴力。
共犯不构成转化型抢劫,需要说明盗窃罪的帮助,对同案犯的暴力行为不知情。
共犯实行过限,其他共犯不对实行过限行为负责。
共同伤害,在伤害后,一方实施放火,另外一方具有救助义务。
走私武器罪
自首,自动投案,如实供述。
投放危险物质罪,危害公共安全,侵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。
受贿罪,身为国家工作人员,利用职务便利,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,非法收受财物。
滥用职权罪,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犯罪总罪名。
徇私舞弊罪,是行政执法人员利用职务犯罪。
徇私枉法罪,是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务犯罪。
共同犯罪,要点出几个犯罪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,具有意思联络。
利用影响力受贿罪,利用原职权地位(亲属地位),利用现有职务上的行为,谋取不当利益,索取财物。
寻衅滋事罪,殴打他人,拦截、辱骂、恐吓他人,在公共产所闹事,强占公共财产。
锁定他人手机,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。
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,修改网页
妨害公务罪,阻碍依法执行、正在执行的公务。
绑架罪,处于绑架为目的,实力控制人质,不满16周岁,不构成绑架罪。绑架罪包容故意杀人罪。
承继共犯,在犯罪过程中加入,不对前犯罪行为负责。
抢劫罪,在抢劫过程中故意杀死被害人,构成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。
私分国有资产罪,全体成员均分。
单位行贿,要求为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。
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,又受贿的,属于牵连犯,择一重罪。
犯意不间断,犯罪属于一个行为。********
结果推迟发生,在刑法理论上称为事前故意。
妨害信用卡管理罪,以虚假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。
信用卡诈骗罪,使用以虚假身份证明骗取的信用卡,数额较大(3万元)。
手段行为和目的具有牵连关系,从一重罪。
死者可以占有其财物,构成盗窃罪。
死者不可以占有其财物,构成侵占罪。
敲诈勒索罪、诈骗罪一样都需要取得财物,才构成既遂。
同时触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和受贿罪的共犯,想象竞合,择一重罪论处
构成盗窃罪的教唆犯,属于教唆未遂。
刑法中一些容易错误的知识点,供大家一起学习
紧急避险的起因避险是危险,而正当防卫形成的危险不能成为紧急避险的起因。紧急避险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,而正当防卫的对象(行凶人)不能成为保护的合法对象。
其他法律知识